近日,记者游至丹霞山景区观音山考察点时惊喜的发现了一条罕见的高山岩石溪流:溪流位于观音山的西面,从海拔517米高的观音山顶上顺着坡势下行。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银河般直泻而下,这是目前丹霞山景区内发现的最长的岩石溪流。在这条溪流上遍布着许多坑坑洼洼的洞穴,这种洞穴直径最大的约有2米宽,最小的只有20厘米左右,在地貌学上,这种洞穴式的地貌被称为“壶穴地貌”。
“壶壁”已被流水冲刷得异常光滑,在流水的作用下,壶穴呈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口小、有的肚大、有的底平、有的“大壶套小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走近丛林密布的观音山,便能听见潺潺的溪水流动于山间,当溪水流经大小不一的洞穴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仿佛与山林共同合奏一首丹霞山独有的“恋歌”。
据了解,壶穴又称“深潭”,是由山区河流中湍急的水流挟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圆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在构造破碎、岩性软弱的地方冲涮,旋磨形成深穴,其上方为岩坎,是急流或瀑布所在。这种地貌在丹霞山景区分布甚广,韶石山、大石山、飞花水等景点均有此类地貌。